1. 主页 > 生活

职业健康安全(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

一、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包括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和减少工作伤害: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如定期检查、培训和教育,以及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等,确保员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工作所造成的身体伤害。

(2)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关注,通过消除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措施,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

(3)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鼓励员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营养饮食、适量运动等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4)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减少污染和浪费、优化工作流程和能源使用等措施,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宜居的工作环境。

总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它的关键是要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置于首要位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工作伤害,提高员工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

二、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

你问了一个海量的问题,要回答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职业健康安全这个概念是加入WTO之后而引进的,过去我国企业对职业安全重视不够,导致工伤事故频发。有的职业本身就有危害,比如化工行业、建筑业等等,也有的职业本身不具危害性,但执业环境有危害人的因素,比如火灾等等。因此,为防患于未然,重视以上的危险因素,这就是职业健康安全。

以上回答不全面,也不专业,但大体意思是那样。

三、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指


职业健康安全


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和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化学物质、生物物质、人为行为、紧张工作节奏、缺乏休息等因素,会对员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常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噪声、震动、放射线、化学物质、高温、低温、粉尘、细菌病毒、电气设备等。

四、职业安全健康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


职业安全健康,包括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两类。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制度内涵丰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一、基本概念

职业安全健康制度主要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劳动安全健康标准分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企业为规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全面提升职工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提高职工自我保护的意识,降低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会在企业内部制定相关安全健康制度。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二、主要内容

职业安全健康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职业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等内容。

劳动安全卫生主要包括: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操作规程、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定期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职业安全制度是指为防止和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职业安全,又名工业安全,是一种跨领域学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包括工业卫生、环境职业医学、公共卫生、安全工程学、人因工程学、毒理学、流行病学、工业关系(劳动研究)、公共政策、劳动社会学、疾病与健康社会学、组织心理学、工商心理学、科学、科技与社会、社会保障法及劳动法等领域的关注。

一、职业安全教育

根据《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员工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工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使全员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做好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预防工作,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适应于公司全体员工和各部门以及安全教育培训部门。

二、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过程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职业健康制度是指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用工过程中的健康,预防和消除职业病、职工中毒和其他职业危害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职工健康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为了职工的职业健康,企业一是要提供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包括岗前、岗中、岗后三个环节,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由用人单位承担。二是要向职工普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认识、常见职业病危害的识别、职业相关疾病的防控等健康知识。

一、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用人单位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1、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2、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

3、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